分享行业排行榜和行业知识
是谁发现了电离理论?
电离理论又称为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又称为酸碱电离论,这是1884年时由瑞典化学家S.A.阿伦尼乌斯提出的,S.A.阿伦尼乌斯提出电解质会在溶液中自动的离解成正、负离子的理论。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由于在物理化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在1903年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知名成就
阿伦尼乌斯方程
离子解离理论
酸碱理论
奖项 诺贝尔化学奖(1903年)
富兰克林奖章(1920年)
电离理论的要点
1.电解质在溶液中离解成离子:电解质溶于水时,它们 的分子或多或少地离解成带电的位子,这叫带电的粒子叫做离 子。分了离解成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每种电解质都能电离出 两种离子:一种是带正电荷的叫做阳离子;另一种是带负电荷 的叫做阴离子。全部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和等于全部阴离子 所带负电荷的总和,整个溶液显电中性。
2.离子与中性原子或分子的性质不同:离子带有电荷,它 和中性原子或分子的性质完全不同。例如,金属钠能与水迅速 作用,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而钠离Na+却不能与水起这样 的反应。
3.电离是一可逆过程:在溶液中分子电离成离子,离子 在溶液中不断地运动着,带有电荷的离子相互碰撞在一起时,还 可形成原来的分子。所以,电离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4.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向两极移动:如果在电解质溶液 冲插入两个电极,此时溶液中的离子受到电场的作用,就要向 带有相反符号电荷的电极移动。即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离子到达电极后即失去电荷(放电),变成中性原子或 原子团,从溶液中游离出来,或者继续变化成为新的物质。电 解质的导电就是这样发生的。
为什么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电离成离子呢?由物质内部结 构的研究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极性较强的极性分 子能够电离,是电解质1而共价化合物中的作极性分子或极性 很弱的极性分子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
本文标签:人物
涂料物性从某一方面较直观地反映了涂料产品的质量,涂装工作者可以根据涂料的物性指标来选择涂料及制定涂装施工时的工艺参数,一般涂料物性在其产品出厂时即已确定,但如果储存、运输不当或储存期过长时,涂料物性亦会发生变化。涂料物性测定是了解涂料产品是否符合该产品标准所规
湿巾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产品,尤其是出门在外时,湿巾携带方便,而且使用也十分的方便,消毒卫生,在天气比较热的夏天时,湿巾可以瞬间吸汗,而且还可以让人感觉十分的清爽,湿巾对于儿童或是婴儿也使用十分的方便,不需要经常的洗手,擦一下,就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那
我们这里要介绍的烘干机并不是指工业上的烘干机,而是我们日常家用的衣物烘干机,也叫干衣机,干衣机是一种洗涤机械,干衣机是衣物在水洗以后,用来除去衣服和各种纺织品中的水分,现代化的干衣机大多是采用电脑自动控制,可以根据不同的衣物配置不同的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干衣机
曾经有一部著名的动画片,马达加斯加,其实这里就是著名的马达加斯加岛,这时有着许多独特的动物,马达加斯加岛属于哪个国家?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的东南部,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的东侧,马达加斯加岛岛长1,600公里,宽大约600多公里